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令智能健身房,能纳入智能生活体系当中。消费者能通过一系列的穿戴设备,将非健身时段采集的身体数据,引入智能健身相关系统,为程序开发和挖掘健康数据,并提供精益化的健身指导,制造了可能。
毫无疑问,相对于目前的智能化设备,健身教练的最大优势,在于能给予机器所缺乏的陪伴、鼓励、监督服务。但不可否认,随着健康生活品质的提升,健身正从“软需求”变为“硬需求”。换而言之,健身将成为与“吃饭”一样的日常活动,他人的鼓励和监督虽然有必要,但所占比重也许会日益减轻。加之,在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智能化设备,消费者也能优先进行自我监督。同时,在健身房中健身的不只有一个人,而智能化设备的深入运用能打破社交隔阂,实现虚拟互动、场景再现、线上竞技,促进消费者之间的相互鼓励与比较,健身教练的功能作用恐怕会因此受到挑战。
着眼未来,智能化建设房的兴起,令健身门槛逐步降低,这是适应消费者需求的表现。除了减少人力和管理成本,智能健身房的又一大作用,在于令健身“碎片化”。通过模块化的智能健身设备,健身活动将从大而全的健身房走进小区或街头,“共享健身仓”就是一则实例。且在行业整合化的趋势下,不同健身房的用户数据可以实现高度共享,消费者可以在不同的健身房,调用自己的健康数据,健身也就不再需要来回奔波。这不是也正符合《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所提倡的“15分钟健身圈”建设要求吗?
当然,智能健身虽好,但它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让健身教练失业。笔者感到,智能健身房与健身教练的之间关系,既是“朋友”,又是“敌人”。对教练来说,有智能健身房的帮助,教练能更方便地指导消费者,同时也曾促使教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对智能健身来说,教练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也能为其升级,提供持续不断的知识养分。
事实上,智能健身是否能走得好走的远,关键在于现在能否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希望在智能化技术火热发展的今天,智能健身的概念不会因盲目炒作,而过早夭折。对此,相关的体育部门应早日做好引导工作。
现在就咨询 教育行业的软件开发解决方案
致电:023-6754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