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消费结构升级的加快,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由价格敏感向价值敏感转变,对健康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健康的生活品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加之政策的力挺与人口老龄化带来健康服务需求的增长,大健康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成为继“互联网+”后的下一个“黄金产业”。
国家政策力挺:驱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从2008年卫生部启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以来,我国对大健康产业的政策支持一直在不断加强。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健康中国”这一概念;同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年10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成为2016-2030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其中指出,到2020年,健康产业总规模将突破8万亿元,2030年将突破16万亿元。
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亦被列为2017年工作重点。此外,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依旧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意味着“健康中国”从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已经成为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理念。
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健康中国”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健康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各地投入加码:
大健康产业迈入蓝海时代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各省市政府对大健康产业的投入持续增加。
以浙江为例,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健康产业发展。早在2012年省政府就提出了“健康浙江”发展战略。2015年12月,《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下发,健康产业逐渐成为支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杭州、湖州等地把健康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抓手,成效明显。
目前,浙江健康产业总体规模居于全国第一方阵,2016年全省健康产业总产出5877亿元,增加值2260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8%。
此外,上海建立“张江药谷”、国际医学园、自贸试验区等;深圳大健康侧重发展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河北、陕西将“大健康”产业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贵州在优势医药产业的基础上,以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作为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的主要抓手;江苏利用健康产业集群、商业健康地产等十余种模式综合发展大健康产业。
据《2016-2021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为4.9万亿元,2021年将达到12.9万亿元。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引导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无论是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老龄化等社会背景,还是国家对大健康产业的投入,均促使健康市场份额逐年上升,大健康产业迈入蓝海时代。